長照-Logo
Search

視力模糊別拖!視網膜剝離逾2週 恐致永久性視力損害

發布時間:2025/09/11 11:55:40
更新時間:2025/09/11 11:55:40
FaceBookCopyLine
視力模糊別拖!視網膜剝離逾2週 恐致永久性視力損害

【NOW健康 吳思奕/台中報導】1名64歲的李姓女子,去年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接受白內障手術,原本視力狀況改善良好,但今年5月卻開始出現視力模糊的情形,且越發嚴重。起初親友都認為是續發性白內障,不用太在意,只要再接受雷射手術就可以改善,因此患者沒有積極處理。直到1個月後至診所檢查才發現是視網膜剝離,緊急轉至醫院進行更進1步的評估與治療,後經眼科醫師安排玻璃體切除併增生膜移除手術,術後視力才逐漸恢復。

慢性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好發於50歲以上 2週內手術恢復率逾9成


收治這名患者的童綜合醫院眼科醫師楊啓蘭說,患者罹患的是慢性破孔性視網膜剝離,其好發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一般若能在發病的1至2週內接受玻璃體切除手術,網膜貼合成功率可達9成以上,也能有效恢復視力。但如果病程已超過2週,瀰漫的視網膜色素細胞就會在視網膜前形成增殖性玻璃體視網膜病變(增生膜),使視網膜產生皺縮。此時單靠玻璃體切除已難以讓視網膜重新貼合,要合併進行增生膜移除手術,才能提高成功率並減低永久性視力損害。


楊啓蘭說,此次患者接受的玻璃體切除併增生膜移除手術,運用了醫院新引進的多項尖端設備,包括DORC EVA玻璃體切除系統及ZEISS ARTEVO 850影像導航系統等,提高手術過程中的影像品質與操作精準度。這些高階設備能夠提供清晰且穩定的影像品質,能在精準、完整移除增生膜的同時,不傷到脆弱的視網膜組織,大幅提高手術的安全性與成功率。


手術後趴臥3個月非必要 姿勢與時間依病況與手術方式而異


至於坊間流「視網膜剝離手術後必須保持趴臥3個月」的說法,楊啓蘭表示,這樣的錯誤觀念是導致許多患者對手術卻步的原因,進而錯過黃金治療期,相當可惜。實際臨床上,多數病患的視網膜破孔位於眼球上方或側邊,術後反而採取側臥或正立姿勢,效果更佳,不一定需要長時間趴臥。此外,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手術中可選擇灌注矽油取代傳統氣體填充,縮短減少保持特定姿勢的時間。


▲楊啓蘭說,許多患者誤信術後需趴臥3個月,其實新技術已能改善姿勢限制,提升生活品質。(圖/童綜合醫院提供)


對於無法久坐和久臥的老年族群,或是無法請長假休養的上班族來說,這類技術已成為更彈性且理想的治療選擇。民眾切勿被錯誤的觀念所誤導,應及早就醫接受專業的評估。平時若出現任何眼睛不適的症狀,也應立即就醫檢查,不要自行猜測或隨意使用眼藥水,避免延誤就醫進而錯過黃金治療期。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火燒心與吞嚥困難 醫師解析預防與治療方法
▸現代人老花提早來! 全準分子近視老花景深雷射受青睞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