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中國瀋陽師範大學第三生活區自8月底起陸續傳出嘔吐與腹瀉案例,校醫院自8月31日起持續收治學生。瀋陽市疾病預防控制局9月7日21時通報,事件被定性為3級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流行病學調查與環境採樣顯示,第三生活區自備井蓄水池遭諾羅病毒汙染,相關設施已封閉,校方同步啟動市政供水接入工程,先以供水車與桶裝水應急。
根據《央視新聞》報導,截至9月7日17時,累計出現腸胃炎症狀者達2087人,其中1817人已痊癒,尚有270人留院或觀察,均屬輕症;9月6日至7日24小時內新增25例。
回顧整起事件,先是在8月30日至31日陸續有學生出現不適,9月2日晚間病例數明顯增加;隔日班級統計顯示,一個30多人的班級僅5至6人無症狀。部分學生描述,就診時精神不支,輸液後才緩解。
校方9月3日發布《致全校師生的一封信》,證實學生樣本檢出諾羅病毒陽性,並指出東生活區供水管網末端水樣呈陽性,其他區域未見異常。學校隨即宣布關閉相關管道供水、加密消殺、分區管理,並安排桶裝水及供水車,承諾校外就醫費用由校方承擔,同時開設24小時心理諮詢專線與校醫院急診。
後續有媒體取得的化驗單顯示,個別學生白血球與中性粒細胞上升、淋巴細胞下降,較符合急性細菌感染表現,與諾羅病毒常見的檢測特徵並不一致。受訪醫務人員建議,應病原培養確認,不排除「先遭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後再疊加細菌感染」的可能。目前多數處方已偏向細菌性感染的治療路徑。
有學生反映,東生活區6棟宿舍受影響最嚴重,周邊醫院也接收多名校內患者。另有家長指出,8月31日送子女入校後,9月1日返家便出現相同症狀,質疑與校內水源有關。校方回應,已以檢測數據與替代供水措施說明狀況,並由導師與輔導員協助宿舍內的就醫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