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品觀點
倫敦商學院經濟學教授安德魯.史考特(Andrew J. Scott),受邀來台參加南山人壽永續健康趨勢論壇時指出,50%的20歲年輕人,預估都可活到90歲,代表跟上一代人相比,這代人未來可以做的事情更多,有更多時間讓自己成長,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也要做準備,不要到老才後悔。
專精長壽與老化經濟學研究的安德魯.史考特說,過去,65歲被當成老年人,當成經濟社會問題,但現在平均壽命越來越長,高齡人口占比越來越提高,已經變成人類的一項成就。然而,教育、金融、醫療體系,也要做很多調整,對個人來說,也要思考,當你活得久,該怎麼做?該做什麼準備?
安德魯.史考特說,過去,人生傳統分為三階段:求學、工作、退休,現在,已經不適用了,如果活到百歲,工作時間可能到80歲,因此要彈性思考工作願景,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多,你有辦法趕上工作需求嗎?有辦法工作到70歲嗎?
同時,有可能不會只在一家公司工作到老,必須累積工作技能,在年紀較長時,仍保有工作機會,且快樂工作,終身學習,認識新朋友,否則生活會更無聊。
另一方面,在人口變少,年輕人變少的趨勢下,老闆跟主管也要思考,如何招募不同年齡層的員工,安德魯.史考特說,過去企業只想找20歲員工,未來已經不可行,因為年輕人變少了,企業必須招募30歲、40歲,且工作要更有彈性,例如不希望全職工作,才能找到更多員工,且聘用年長勞工,並不會擋住年輕人工作機會。
安德魯.史考特說,高齡友善很重要,才能留住好的年長勞動者。很多公司看待50歲員工,認為跟不上時代潮流,這些年齡歧視與偏見,應該被消除。事實上,年長者不是沒創意、沒有生產力的族群。過去,老年人沒受過好教育,現在的老年人都受過好教育,因此,工作團隊如果有年輕人的創新點子,加上年長資深者,才能創造真正成功的創新,打造不同年齡的跨世代團隊組合。
安德魯.史考特提醒,迎接長壽人生,需要有更多積蓄,確保有錢可用。因此,資產不投資的話,價值會變少,理財、退休金投資都不能忽視;此外,身心健康同樣重要,大家要在工作之餘,照顧自己的健康,要例如不抽煙不喝酒,以及運動。
安德魯.史考特說,預防醫學越來越受重視,而不是單單生病後的治療,加上人工智慧以及更多專家,醫療可以做得越來越好;此外,儲蓄與保險,缺一不可。
「有些人90歲或百歲,仍然很有活力,有些人60歲卻是死氣沉沉,攸關你如何看待自己老化過程!」安德魯.史考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