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臉部紅腫癢痛別急著怪敏感肌!專家揭祕:可能是產品防腐效能出問題

發布時間:2025/08/29 09:28:28
更新時間:2025/08/29 09:28:28
FaceBookCopyLine
臉部紅腫癢痛別急著怪敏感肌!專家揭祕:可能是產品防腐效能出問題
圖說:紅腫、癢痛不等於敏感肌,防腐效能出問題同樣會讓肌膚受罪。

很多人一看到臉紅、癢或長疹子,就直覺認為「我一定是敏感肌」!但化粧品安全評估專家提醒,這些症狀並不全然是體質問題,有時候其實是產品防腐效能不足,讓細菌、黴菌趁機生長,引發肌膚不適。

換句話說,你以為是「肌膚敏感」,也許其實是「菌在作祟」。 

紅腫、泛癢真的就是敏感肌嗎?

消費者在使用保養品後出現肌膚泛紅未必是「膚質天生敏感」,很有可能問題是出在產品身上。當化粧品在開封後缺乏足夠的防腐能力、或存放方式不當,瓶內環境就容易成為細菌或黴菌滋生的溫床,這些微生物不只會讓產品變質,還可能在你使用時刺激肌膚,引發紅腫、刺癢,甚至其他不適反應。

為此,衛生福利部明確規定:化粧品除了必須在出廠前通過微生物檢測,確保產品當下的潔淨與安全之外,還需要再進一步完成防腐效能試驗;這樣才能確認產品從出廠到開封使用期間,都能有效降低外在微生物污染風險。 

微生物檢測 vs 防腐效能試驗:差在哪?

圖說:微生物檢測=出廠前把關,防腐效能試驗=開封後守護。

 

化粧品在上市前,通常都會先進行「微生物檢測」,確認產品當下是否乾淨、沒有被菌種污染。這道檢測雖然重要,但它僅能保證「出廠那一刻」的安全,卻無法確保產品在開封後、長時間使用的過程中依然不受污染。

這正是「防腐效能試驗」存在的原因。檢測會模擬產品在真實使用情境下的狀態,將常見的細菌與黴菌接種到產品樣品中,並在不同時間點進行觀察,確認產品的防腐系統是否能持續發揮作用,避免開封後成為微生物滋生的溫床。 

是否所有產品都需要進行微生物或是防腐效能檢測呢?

不過,也不是所有化粧品都一定要做這類檢測,根據衛福部的規範,若屬於「低微生物風險產品」,即可免除這項程序。常見的例子包括:

  • 不含水分的產品:如身體油、指甲油
  • 高酒精濃度的產品(≥20%):如香水、髮膠

這些配方本身的環境條件不利於細菌或黴菌生長,因此污染風險相對較低。然而,產品是否能免測並不是由品牌自己決定,仍需由研發人員或具資格的化粧品安全評估專業人員進行檢視,確認配方特性,並附上完整的佐證理由,才能真正免除檢測。

 

針對檢測法規:消費者該怎麼做?品牌又該注意什麼?

對消費者來說,紅腫、泛癢不一定就是敏感肌,有時候可能是產品防腐效能不足造成的。一旦出現不適,建議立刻停止使用,並保留正在使用的產品,以便後續追查或檢驗,這樣才能更快釐清問題來源、保障自身權益。

同時,標準認證也提醒品牌端:無論是微生物檢測還是防腐效能試驗,相關報告都必須收錄在 PIF(產品資訊檔案)中,作為合規與稽查依據;若忽略這一步,不僅增加產品在開封後的潛在風險,更可能在 2026 年 7 月 PIF 制度全面上路後,面臨主管機關查核、甚至失去市場信任的雙重挑戰。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產品特性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產品效果視個人體質與使用習慣而異,若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
微生物檢測只是基本!產品開封後要能安心使用,化粧品防腐效能試驗才是關鍵
標準認證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