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腦中風復健黃金恢復期是關鍵! 醫解密rTMS治療原理

發布時間:2025/08/26 14:07:45
更新時間:2025/08/26 14:36:35
FaceBookCopyLine
腦中風復健黃金恢復期是關鍵! 醫解密rTMS治療原理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平均每44分鐘就有1名國人發生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傳統復健治療之外,近年引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等新興療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康復選擇。臨床觀察顯示,若能積極配合復健,部分患者在運動功能、語言表達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顯改善。



【NOW健康 辰蘊如/嘉義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平均每44分鐘就有1名國人發生腦中風。腦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第4位,每年奪走數以萬計生命。隨著醫療科技進步,傳統復健治療之外,近年引進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等新興療法,為中風患者帶來更多康復選擇。臨床觀察顯示,若能積極配合復健,部分患者在運動功能、語言表達及日常生活能力上均有明顯改善。





把握復健黃金期 神經再塑的關鍵時刻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黃敬棠醫師指出,腦中風後,大腦會啟動「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的自我修復機制,健康腦細胞可能逐漸接管受損區域功能,形成新的神經連結。臨床經驗顯示,中風後前3個月被視為「黃金恢復期」,若在此期間進行密集復健,能顯著提升恢復效果。而復健的核心在於透過重複練習強化神經突觸連結,包括:





▸物理治療:重建肌耐力、平衡、協調及步態功能。





▸職能治療:訓練手部功能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語言治療:改善吞嚥與言語困難,降低併發症風險。





臨床上約3分之1患者在急性期後出現失語症,語言功能恢復往往需要較長時間;另有約4成單側偏癱患者會出現吞嚥障礙,若涉及腦幹或雙側腦部,更需特別注意。黃敬棠醫師醫師提醒,吞嚥訓練不僅攸關營養攝取,也有助於降低吸入性肺炎的風險。





創新療法輔助 rTMS展現應用潛力





近年逐漸應用於中風復健的重複經顱磁刺激(rTMS),屬於非侵入性神經調節技術。黃敬棠醫師指出,治療過程利用銅線線圈產生短暫電流,進而形成高強度磁場,施加於特定腦區以調節皮質興奮性,促進神經可塑性。





研究顯示,低頻rTMS可降低皮質興奮性,而高頻rTMS則能提升皮質活動度,兩者皆有助於中風後運動功能的恢復。部分患者在治療後,除動作功能改善外,也回饋睡眠品質、語言反應與專注度有所提升。不過,醫師強調療效因人而異,仍需依個別狀況由專業評估。





黃敬棠醫師說明,目前的rTMS治療屬安全且非侵入性方式,過程中不需麻醉,患者全程保持清醒;一般療程可於門診進行,每次約20至30分鐘,到完整療程需10至20次。常見副作用僅為輕微頭皮刺痛或短暫肌肉抽動,少數患者可能感到輕微頭痛,通常可耐受。





目前rTMS已廣泛應用於憂鬱症、腦中風後失語症、慢性神經痛、帕金森氏症、纖維肌痛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領域,顯示其在神經調節上的多元潛力。黃敬棠醫師醫師總結,腦中風患者的康復關鍵在於「及早介入」與「持續復健」。傳統物理、職能與語言治療仍是核心,而rTMS等新興技術則提供更多輔助選項;若能把握黃金復健期,結合多元治療,患者將有機會大幅改善生活品質,重新找回自立與尊嚴。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膽固醇要達標 中風、心梗不再來

▸眼睛乾澀、疲勞別亂點眼藥水! 選購眼藥水5要點1次看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