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儒/台北報導
Meta旗下Facebook與Instagram近日爆發大規模無預警停權事件,已有上千名用戶受害,相關自救群組人數逼近4000人。民進黨立委林俊憲、郭國文、鍾佳濱、賴瑞隆今(22)日與百萬網紅謝立琪召開記者會,批評Meta誤判頻傳卻缺乏透明申訴機制,導致用戶數位資產毀於一旦,齊聲要求主管機關數發部扛起責任,並推動法制化保障使用者權益。
經營Facebook、Instagram超過10年的謝立琪表示,自己作為一名網路內容創作者,Meta平台就是她主要的工作與收入來源。她說,從今年5月底以來,已被「滅帳」超過20次,且所有平台都被停用,導致許多創作資料與個人資料一夕間化為烏有,不僅生計受到嚴重威脅,長期申訴無門更讓她承受極大精神壓力。
「大量假冒自己的帳號至今仍活耀於平台上,本人真實帳號卻被停權,令人質疑Meta的誤判以及不合理的停權標準。」謝立琪強調,自己願意配合Meta的社群規範,但系統都僅以「違反誠信原則」作為理由,卻從未明確指出違規之處。她強調,她不是唯一受害者,目前Line停權自救群組已經有近4000人都不理解自己為什麼被停權。
林俊憲表示,由於Meta僅以模糊理由告知使用者違規而被停權,引起許多「誤殺」的民怨,因此要求數發部督導Meta,具體告知使用者是什麼樣的行為,違反哪一條「社群守則」,才能減少使用者誤會。
賴瑞隆則說,許多立委都接到不少受害者陳情,都求助無門,且向Meta申訴好幾週也無消無息。他認為,數發部應監督Meta做好客服,並提供申訴管道,讓民眾有自救的空間。
鍾佳濱認為,目前在網際網路平台使用者權益尚未法制化的狀況下,先由主管機關數發部制定「定型化指引」,來盡快保障使用者的權益。
郭國文總結表示,目前數發部可以對此事件施力的手段有限,就是因為缺少了法源依據來保障使用者,比如說歐盟的《數位服務法》針對平台的透明度與使用者救濟做規範,確保使用者明確知道自己被刪文的理由。
郭國文強調,過去《數位中介法》也有類似的機制,像是草案第25條就針對明訂爭議申訴機制,數發部應該去除掉引起爭議,涉及言論審查的條文,先將使用者權益保障法制化,才能往健全網際網路平台產業前進。
對此,數發部也坦承,在沒有法源依據下,只能與Meta「溝通」,目前已提出6點要求:第一、提高AI判別準確率,精進判別模型,降低誤判率;第二、建立雙重確認機制,針對涉及「兒童性剝削」等高敏感性停權處分,須進行人工複核;第三、擴增客服量能,提升申訴案件的處理效率與品質;第四、簡化公眾人物與網路意見領袖的藍勾勾驗證流程;第五、強化社群守則的在地化教育與宣導,預防爭議發生;第六、違規事由明確化,對於使用者違反社群守則情形,應具體明確說明。
數發部表示,會「照三餐」關心Meta對於6點訴求的改善進度。但立委們認為,關鍵原因還是在缺少法源依據,因此要求數發部盡快草擬出法案,來保障網路平台使用者的權益。
照片來源:郭國文辦公室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中午來開匯/相信總統不介入初選、陳其邁不會選邊站 林岱樺:指定接班人通常都被人民淘汰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