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一頭痛就吞止痛藥? 醫曝「三狀況」該就醫否則只會更惡化

發布時間:2025/08/22 11:25:13
更新時間:2025/08/22 11:54:12
FaceBookCopyLine
一頭痛就吞止痛藥?   醫曝「三狀況」該就醫否則只會更惡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頭痛就吞止痛藥?小心症狀惡化。門診就有一名40歲的金融業女性主管,為了緊盯台灣、美國股市,長期作息不正常,加上工作壓力下,竟變成慢性化頭痛,每個月吃止痛藥的日子比不吃還多,且越吃越沒效,甚至一週得請一天假。醫師提醒,若每個月偏頭痛發作頻率超過4天,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即建議就醫。

一頭痛就吞止痛藥? 醫曝「三狀況」該就醫否則只會更惡化 24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一頭痛就吞止痛藥?小心症狀惡化。門診就有一名40歲的金融業女性主管,為了緊盯台灣、美國股市,長期作息不正常,加上工作壓力下,竟變成慢性化頭痛,每個月吃止痛藥的日子比不吃還多,且越吃越沒效,甚至一週得請一天假。醫師提醒,若每個月偏頭痛發作頻率超過4天,或頭痛明顯影響生活及日常活動、急性治療藥物療效不佳時,即建議就醫。

頭痛令人困擾,根據台灣年輕病友協會2024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國內有近7成的頭痛患者需要請假在家休息,平均每人每月要請3天病假,即使勉強上班,也容易導致注意力不集中,影響職場表現。

台灣頭痛學會理事長、光田綜合醫院神經醫學部部長楊鈞百表示,只要一個月出現4次頭痛、一發生會影響生活與工作、或止痛成藥吃了也無法壓制時,即建議進一步就醫,讓專科醫師評估,並使用預防性藥物減少發作。

林口長庚醫院腦中風病房主任張庭瑜指出,偏頭痛是種複雜、具特定症狀的原發性頭痛,幾乎是中到重度疼痛,容易造成日常生活失能,有患者一發作就是好幾小時,更因此影響工作出勤,引發職場的人際關係緊張。因此,診斷、治療與預防都需專業判斷與個人化處置。

以該名女主管為例,醫師進一步詢問才發現,早從求學時期就常頭痛,斷斷續續使用止痛藥到出社會,一直到劑量越吃越多、痛感「壓不下來」才決定就醫。

張庭瑜說,偏頭痛好發於20到60歲的族群,以青壯年人口比例最高。典型的症狀包括:怕光怕吵、噁心、嘔吐,越動越不舒服,搏動性頭痛(感覺血管跟心都在跳)等,且逾4成患者是頭的左右兩邊都痛。

還有一部分「預兆型偏頭痛」患者,症狀則是視覺有莫名光影、聞到味道、視覺一部分缺損(神經學症狀)等,若合併有抽煙、或是長期服用口服避孕藥等相關因子,日後中風機率會略為增加。

張庭瑜指出,臨床上常見偏頭痛患者在頭痛發作時自行吃止痛藥緩解,但事實上,止痛藥雖可緩解當下疼痛症狀,卻無法預防頭痛發生的嚴重度與頻率。如果每週止痛藥服用超過兩、三次,頭痛還可能伴隨止痛藥過度使用而惡化,越吃越沒效、最後變成「藥物過度使用頭痛」。即使止痛藥使用沒有過量,經年累月沒有適當治療的偏頭痛也會容易「慢性化」,當持續3個月以上、每個月至少有一半的日子在頭痛,就可能診斷為「慢性偏頭痛」,治療難度更高。

除了用藥,張庭瑜建議,還有一些輔助方式有助降低偏頭痛發作次數,其中作息正常很重要,要有規律的睡眠;運動方面建議瑜珈、太極或是有氧運動,每週三次、每次20至30分鐘;飲食方面,「紅酒、起司、巧克力」是大部分容易誘發的三大食物;另外,建議以「頭痛日記」記錄發作情形,透過觀察與紀錄,找出個人體質的誘發食物與其他原因,進一步有效避免。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移居台灣僅一年咳嗽、胸悶喘不過氣 男一驗「肺齡95歲」禍首曝光

肩膀痠痛誤當五十肩 治療四年好不了驚見「瘤」作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