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茶人茶事╱全球最愛喝茶的國家 前進土耳其喝紅茶

發布時間:2025/08/21 15:04:42
更新時間:2025/08/21 15:04:42
FaceBookCopyLine
茶人茶事╱全球最愛喝茶的國家 前進土耳其喝紅茶

圖、文/周刊王

在電視旅遊台看過主持人對土耳其紅茶讚不絕決口,說每天都要喝上幾杯「香氣十足且濃郁帶著苦澀味」的土耳其紅茶,返台後且念念不忘。讓20多年來不斷前往兩岸及世界各地「找茶」的我也躍躍欲試。

果然前往土耳其旅遊的第一站,早已登錄世界文化遺產的番紅花舊城,不必刻意尋找,就發現縱橫交錯的石板巷道之間,有不少可以喝茶的咖啡館,其中創立於1661年的Arasta最為知名。坐在露天的葡萄棚架下,點了杯咖啡與紅茶,紅茶每杯15里拉(約合新台幣11.5元),咖啡則要50里拉。這是因為咖啡須先在炭火上加熱現烤再沖水且不濾渣,全然鄂圖曼風格的滋味。悠閒地輕啜入口,看著熙來攘往的觀光客,彷彿回到1661年鄂圖曼帝國的下午茶時光,可真愜意極了。

土耳其人用上下雙茶壺煮茶,並用鬱金香形的玻璃杯喝茶。(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人用上下雙茶壺煮茶,並用鬱金香形的玻璃杯喝茶。(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茶館大多附有在炭火上加熱現烤再沖水且不濾渣的咖啡。(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茶館大多附有在炭火上加熱現烤再沖水且不濾渣的咖啡。(圖╱吳德亮攝)

此外,前往第一大城伊斯坦堡之前也特別做了功課,說當地「頂大市集 」500年歷史建築內有座知名茶館Sark Kahvesi,儘管導遊特別警告我說價格不菲,我仍執意前往一探究竟。

頂大市集(Grand Bazaar)又稱「大巴扎」,是土耳其必逛的購物景點,號稱世界上最大且最古老的巴扎之一,近4000家商店多以紅茶、香料、陶瓷、金飾、服飾及地毯為主,而Sark Kahvesi 就坐落其中。內部陳設儘管稱不上豪華,但人文氛圍滿點,下午四時室內外早已坐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據說當地許多政治人物多會在選舉前來此喝個幸運咖啡,之後都能順利當選呢!我們點了一杯土耳其咖啡及紅茶,外加兩球冰淇淋,滋味與之前在番紅花城明顯不同,價錢確實也貴上許多,但心靈的滿足絕對物超所值吧?

頂大市集的Sark Kahvesi內外隨時都坐滿品飲紅茶的遊客。(圖╱吳德亮攝)
頂大市集的Sark Kahvesi內外隨時都坐滿品飲紅茶的遊客。(圖╱吳德亮攝)
人文氣息濃厚的Sark Kahvesi牆上琳瑯滿目的煮茶壺。(圖╱吳德亮攝)
人文氣息濃厚的Sark Kahvesi牆上琳瑯滿目的煮茶壺。(圖╱吳德亮攝)

話說土耳其紅茶又稱「恰伊」,以其濃郁、深紅色、帶有苦澀味的茶湯聞名,土耳其人也以品飲紅茶為主,號稱「國民茶飲」。也不同於我們的小壺泡,而是用上下雙茶壺煮茶:下方煮水、上方則置茶葉,待水沸騰後上方茶葉也烘焙得香氣四溢,然後再將沸水倒入上方壺內,再用鬱金香形的玻璃杯喝茶,同時觀看茶色的濃淡深淺,按自己的口味濃淡加入適度的水。茶壺多為銅製,高級一些的還會裹上琺瑯。

別看區區一壺紅茶,土耳其人可挺講究的,非要將茶湯煮到色澤橙紅明麗、香氣醇厚撲鼻,才算煮到火候;有時還會加上砂糖,用羹匙攪拌至完全融入茶湯再飲用。看倌別笑:根據統計,全球茶葉人均消費最高的國家不是中國,而是土耳其呢。

你或許不服氣:土耳其每年人均茶葉消費量3,157公克,每人年均喝茶1,300杯,全國每天消費高達2.45億杯,根據統計,九成土耳其人每天喝茶,每三人中就有一個人自己泡茶,遠超過中國。可知喝茶早已成為他們的一種生活方式,也是土耳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返台後我經常半開玩笑慫恿台北幾位茶行老闆,要他們移居土耳其賣紅茶,保證大發利市。

在土耳其處處可見的咖啡館喝紅茶絕對是一種享受。(圖╱吳德亮攝)
在土耳其處處可見的咖啡館喝紅茶絕對是一種享受。(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的咖啡館都同時供應紅茶。(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的咖啡館都同時供應紅茶。(圖╱吳德亮攝)

其實土耳其人一直到19世紀末才真正了解茶,且在1924年從喬治亞引進茶樹種,並在黑海東部開始種植茶葉,尤其以氣候和土壤條件非常適合種植茶樹的里澤省(Rize)為最,今天已成為土耳其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年產量約24萬噸,名列世界前10大產茶國之一。至今無論城市大小,無論大街小巷或是人煙罕至的角落,都有提供喝茶的茶館、咖啡館或露天茶座,甚至一般雜貨店都隨處可見茶影。

因此前往土耳其前就做足功課的我,也帶了一把我與陶藝名家曾冠錄合作燒製的文人壺,加上柴燒名家翁國珍的厚釉吻杯,再帶上最最本土的東方美人茶(發酵度在歐洲人看來也接近紅茶了)。在逛街或漫步老城時坐下來,喝杯15~60元里拉的土耳其紅茶。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遊船上帶自己的茶具沖泡台灣好茶。(圖╱吳德亮攝)
在博斯普魯斯海峽的遊船上帶自己的茶具沖泡台灣好茶。(圖╱吳德亮攝)

而在時間較為充裕的景點,如博斯普魯斯海峽上的遊船、愛琴海落日、多瑪巴切新皇宮的大理石平台、電影《東方快車謀殺案》的伊斯坦堡火車站、卡巴德斯基穴居旅館、古羅馬帝國留下的棉堡競技場等,我也會自在地取出小壺瀹茶,在橫跨歐亞大陸的土地上品飲台灣好茶,彷彿東西方茶文化交織出早年絲綢之路或茶路的美麗時空。

有人說「土耳其是貓的天堂」,無論城市或鄉村、遊客熙來攘往的景區,甚至門禁森嚴的新舊皇宮或神聖的清真寺等,到處都可見到貓咪的蹤影;牠們或在桌腳下磨蹭撒嬌、或慵懶倘佯店家或石階,或在大街小巷嬉鬧玩耍,一點兒也不怕人,甚至非常親人。

在土耳其露天茶座喝茶總有貓咪來磨蹭撒嬌。(圖╱吳德亮攝)
在土耳其露天茶座喝茶總有貓咪來磨蹭撒嬌。(圖╱吳德亮攝)

據說光是伊斯坦堡就有數十萬隻的流浪貓,但土耳其人普遍不認為牠們是「浪浪」,反而是社區共有的寵物。當地導遊說不僅政府全面執行不捕不殺政策,街邊角落不時也會發現放有飼料的小盆。而我每次在咖啡館或露天茶座喝紅茶搭配茶點,也總會有貓咪在腳下磨蹭撒嬌,就像台灣常見的貓咖啡館一樣,讓愛貓族的我備感溫馨,更增添品茶的趣味了。

土耳其人愛貓,咖啡館大多有「店貓」迎客。(圖╱吳德亮攝)
土耳其人愛貓,咖啡館大多有「店貓」迎客。(圖╱吳德亮攝)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