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7成糖友合併肥胖! 醫:「AI式控糖」助減重,預防腎功能雪崩式下滑

發布時間:2025/08/20 10:36:56
更新時間:2025/08/20 11:05:15
FaceBookCopyLine
7成糖友合併肥胖! 醫:「AI式控糖」助減重,預防腎功能雪崩式下滑

圖、文/潮健康

全台糖尿病患病人口約218.6萬,盛行率突破10%1;若合併肥胖問題形成「糖胖症」(Diabesity),不只影響糖友的血糖數值,更可能損害器官功能、後患無窮。雲林宏德診所院長吳燕峻醫師受訪表示,糖尿病合併肥胖恐損害器官健康;糖尿病更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最主要原因2,一旦掉以輕心就可能落入洗腎的風險之中。

 

潮健康/林昱彣

 

全台糖尿病患病人口約218.6萬,盛行率突破10%1;若合併肥胖問題形成「糖胖症」(Diabesity),不只影響糖友的血糖數值,更可能損害器官功能、後患無窮。雲林宏德診所院長吳燕峻醫師受訪表示,糖尿病合併肥胖恐損害器官健康糖尿病更是造成末期腎病變的最主要原因2,一旦掉以輕心就可能落入洗腎的風險之中。

 

 

圖說:臨床評估以腎絲球過濾率與白蛋白尿為主,兩者相乘後分為十八格象限3,方便判斷患者的腎臟狀況。一旦步入「紅燈區」,代表血液透析(洗腎)的風險也將增加。

 

7成糖尿病病友合併肥胖  高血糖+過重恐使腎功能「雪崩式下滑」

關心體重與血糖,就是守護腎臟的第一步。研究顯示,BMI 每上升一單位,罹患糖尿病卻未治療者的 eGFR 年降幅將增加 1.3 mL/min/1.73 m²。高血糖過度脂肪囤積,將同時影響腎絲球與微血管,導致腎臟過濾血液的能力--腎絲球過濾率(eGFR)年年下滑;腎功能受損的指標「白蛋白尿」狀況也可能迅速惡化。

 

「持續高血糖會使腎絲球基底膜增厚、間質纖維化,同步誘發脂毒性、氧化壓力,連帶使腎小管吸收負擔加重。腎臟高負荷運轉就像汽車長期緊催油門一樣,使用壽命恐將大幅縮短!」吳燕峻醫師指出,積極減重與穩定血糖,有機會把腎臟危機從紅燈拉回綠燈、避免糖友最終落入洗腎的結局。

 

吳燕峻醫師以一名50歲男性工程師為例:該糖友罹患糖尿病約十年左右,求診的主要症狀是發現自己的小便有泡泡尿,初診時檢測發現其巨量白蛋白尿達 420 mg/g,顯示腎臟已有明顯損傷;患者不僅有高血糖、高血壓與高血脂的「三高」問題,BMI和腎壓數值也居高不下,甚至差點走向洗腎

 

在調整生活習慣並介入口服「GLP-1 RA 腸泌素受體促效劑」(下稱GLP-1 RA)治療8週後,體重明顯減輕,蛋白尿已降至 300 mg/g 以下、收縮壓也下降4-5毫米汞柱之多。定期回診檢測發現「五高」狀況都有明顯進步,也降低未來洗腎的潛在風險。

 

 

GLP-1 RA不只助控糖還能減重?  醫親揭「AI式控糖」腎臟保護效益

糖胖症對腎臟的威脅,係由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三高」慢性發炎疊加的「多重打擊」所造成,因此及時介入治療非常重要。傳統降糖藥物雖能降低血糖,卻時有造成「低血糖」的隱憂;而近年問世的 GLP-1 RA,不僅能達到控糖效果,也能減少低血糖狀況,同時擁有較佳的心腎保護作用。

 

吳燕峻醫師強調,GLP-1 RA 具有延緩胃排空、抑制食慾中樞並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GLP-1 RA 在高血糖時才會啟動控糖機制,幫助降低低血糖風險,有如『AI介入』幫助控糖!」吳燕峻醫師進一步表示,FLOW4、SUSTAIN5與PIONEER6等臨床試驗更證實,GLP-1 RA 可顯著降低蛋白尿、延緩 eGFR 下降;腎臟、心血管死亡風險也有望降低約兩成左右

 

糖胖症病友如何選擇用藥? 醫:以藥物具備「控糖、減重」雙重效益者優先

GLP-1 RA 目前在台灣已核准多種製劑,包含每日一次口服劑型與每週一次長效型針劑。其中長效型針劑的半衰期自數分鐘延長至7日;研究也指出,及早介入GLP-1 RA ,可幫助減少蛋白尿發生、eGFR 降速放緩,並降低末期腎病風險。吳燕峻醫師表示,多項實證顯示 GLP-1 RA 有助於減輕腎小球壓力,對於糖胖症病友而言是一大利多。

 

針對糖胖症的治療,目前有多種藥物可供選擇。例如Metformin作為一線口服降糖藥,其降糖效果顯著且對心血管具一定益處。另外,SGLT-2 抑制劑也有助於心腎保護,具一定的減重功效,目前僅有口服劑型可供選擇。GIP/GLP-1則是雙重腸泌素促效劑,在降糖與降重效果上表現不俗,然心腎保護效果仍須研究實證。至於 DPP-4 抑制劑為口服藥物,降糖效果雖好,卻缺乏減重與心腎保護效果。

 

吳燕峻醫師強調,每種藥物各有其獨特優勢與適用族群,患者應與專業醫師充分討論,共同制定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案,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哪些人適合用GLP-1 RA治療?  4面向控糖成為人生「腎」利組

除了合併肥胖腎臟病問題的糖尿病病友,吳燕峻醫師也建議,若本身具有糖尿病問題且合併高心血管風險因子(如年齡、家族病史、高血壓、高血脂、本身已有心血管疾病者、肥胖、吸菸、缺乏運動、不健康飲食等)、以及長期血糖控制不佳且需快速降糖者,都建議與醫師討論是否接受 GLP-1 RA 等適當藥物治療。

 

需注意的是,使用藥物前四週可能會出現噁心便秘腹瀉等副作用,因此建議初期從低劑量循序漸進,在治療期間需放慢進食速度減少油膩與高糖食物,必要時以小口冰水緩解不適,多數症狀可隨時間減輕

 

另外,吳燕峻醫師也建議糖胖症病友,生活上以「飲食份量管理、身體活動累積、現代藥物輔助」等多面向同步落實,方能減少腎臟與心血管負荷:

 

1.飲食份量管理:採「份數」概念,一碗白飯相當於4份糖。若原本一餐攝取8份糖(兩碗飯),可先減半至4份糖,再依需求逐步調降至2/3碗或半碗。

 

2.攝取優質碳水:無須完全拒絕碳水化合物,而是選擇升糖平穩的「好碳水」,並利用指尖血糖或連續血糖監測(CGM)於餐後 30-60 分鐘觀察血糖反應,據以調整主食種類與份量。

 

3.養成運動習慣:每久坐30分鐘即起身行走2-3分鐘。「短時間慢步」或「超慢跑」可反覆累積,將每日身體活動量提升至30分鐘以上中等強度,有助提升基礎代謝、降低高腎壓。

 

4.正確藥物介入:長期血糖控制不佳或合併高心腎風險者,宜評估使用 GLP‑1 RA 腸泌素受體促效劑。該藥物可同時降低血糖、體重與蛋白尿,為糖胖症病友打造「控糖、減重、護腎」三贏局面。

 

吳燕峻醫師強調,糖胖症治療除了關注血糖數值外,更須管控體重、及早用藥以把關腎功能與心血管健康。將正確的飲食習慣、積極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並與醫師討論適合的控糖減重藥物介入治療,有機會將危險的警示燈號推向綠燈,幫助糖胖症病友成為人生「腎」利組;血糖獲得控制,也能避免最終走向洗腎的結局。

 

 

 

 

資料來源:

1. 控糖5撇步 健康有保固 – 衛生福利部

2. 糖尿病關懷基金會會訊 – 2016 NO.2

3. 早期慢性腎臟病照護手冊 – 衛福部國健署健康九九

4. Effects of Semaglutide on 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5.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6. Oral Semaglutide and Cardiovascula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延伸閱讀:

腎臟病友慎防感染1病毒! 醫:擦藥也沒用,痛感如「電擊火燒」恐持續好幾年

「糖胖症」年輕患者變多! 死亡率比糖尿病還高? 醫:想逆轉只能從「2方面」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