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抖腳竟是身體警訊!醫揭4種背後原因 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發布時間:2025/08/19 05:56:00
更新時間:2025/08/19 05:56:00
FaceBookCopyLine
抖腳竟是身體警訊!醫揭4種背後原因 建議尋求專業協助

圖、文/周刊王

許多人一坐下來,就會忍不住開始抖腳。長輩常提醒這樣「沒禮貌」,民間甚至有「抖腳會漏財」的說法。不過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醫師指出,這個看似小動作,其實隱藏了身心的多種訊號。

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在部落格中表示,抖腳可能代表以下幾種情況:

一、焦慮與壓力的「排氣閥」

當人面臨焦慮或壓力時,大腦會啟動「戰或逃」反應,腎上腺素上升、心跳加快,導致能量過剩。若無法透過運動消耗,便容易表現在抖腳等小動作上。美國精神醫學期刊研究也指出,焦慮患者常透過重複動作舒緩情緒。

二、不寧腿症候群(Restless Legs Syndrome, RLS)

有些抖腳並非習慣,而是神經系統疾病。不寧腿症候群患者在休息或夜晚時,會強烈感到腿部需要活動,嚴重時甚至干擾睡眠。

三、ADHD的專注策略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患者常透過抖腳、搖晃等小動作幫助自己專注。研究顯示,孩子在課堂中若能保持一定的身體動作,反而能提升學習表現。

四、遺傳因素

若家族中有人有「原發性顫抖症」,後代也可能出現抖腳或抖手的傾向。這是一種動作控制的遺傳現象,可視為「小動作基因」的一部分。

黃軒強調,大部分情況下,抖腳只是身體在釋放壓力,無需過度擔心。但若抖腳頻繁到影響睡眠、生活品質,甚至伴隨不適,建議尋求專業醫師協助。換句話說,抖腳並非全然不良習慣,而是身體在傳達訊號。有時候這個不起眼的小動作,正是身體對健康發出的「求救訊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