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發布時間:2025/08/13 17:50:14
更新時間:2025/08/13 17:50:14
FaceBookCopyLine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林萃芬心理師解析,觀眾之所以喜愛炭治郎,可能是因為自己缺乏、渴望獲得炭治郎共情的能力,甚至出現情感補償。

潮健康/專業諮商心理師 林萃芬

 

(編按:本文涉及部分電影劇情,尚未觀影者請斟酌閱讀。)

 

不是呼吸法! 觀眾最渴望獲得炭治郎「這能力」

《劇場版「鬼滅之刃」無限城篇.第一章.猗窩座再襲》自8月8日父親節全台上映,短短三天便創下票房1.7億的成績。許多人走出電影院時,不只記得震撼的戰鬥畫面,更被角色身上那份無可取代的情感力量深深打動。有人說,看炭治郎與夥伴們面對險境,就像看著自己在現實生活中如何穿越難關,甚至因此獲得重啟人生的勇氣

 

觀眾喜歡的角色,其實是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喜愛的特質,可能正是我們擁有並想延伸發揮的,也可能是自己缺乏、渴望獲得的能力與情感補償。諮商過程中,常透過詢問來探索當事人的心理特徵與內在動力,了解他們喜歡哪些角色欣賞哪些特質佩服哪些行動,而這些答案往往就是心理療癒的起點

 

許多人在人生低谷時,會靠著動漫角色的引導,一點一滴累積心理能量,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軌道。這也是為什麼,看動漫絕不是浪費時間,只要它能帶來力量,那就是有意義的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林萃芬心理師指出,長子、長女往往承接父母的價值觀與期望,早早學會扮演多重角色,玩伴、老師、照顧者、小幫手,正如同炭治郎在《鬼滅之刃》中扮演的角色。

 

最懂事長子也最令人心疼  炭治郎樂觀個性竟是環境所迫

在所有角色中,「炭治郎」的吸引力特別強大,他像心理師一樣擁有源源不絕的正向能量,能同理每個人的處境,支持並欣賞夥伴,鼓勵他們撐過難關,甚至對傷害自己的「鬼」也能抱持同理與尊重。這種特質的養成,與他的成長環境息息相關

 

炭治郎的父親雖體弱多病,卻以樂觀心態帶領家人,教他用「呼吸法」在極寒中堅持,並在臨終前示範「通透世界」的技巧,秒殺巨熊,將耳飾與智慧一併留給他。母親在失去伴侶後,仍以感謝與耐心照顧六個孩子,並在寒冬中教弟妹理解哥哥賣炭的辛苦。這樣情感豐富互相支持的家庭氛圍讓炭治郎從小培養了責任感、耐力與樂觀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長子往往承接父母的價值觀與期望,早早學會扮演多重角色,玩伴、老師、照顧者、小幫手。炭治郎完全展現了這些特質,也因此在全家遭鬼舞辻無慘殺害後,即使悲痛,仍以「努力」為座右銘,守護變成鬼的妹妹禰豆子,同時尊重每一條生命。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鬼滅之刃》打動人的核心,是「無條件接納的愛」。林萃芬心理師表示,炭治郎將這份愛透過「五種愛的語言」充分展現。

 

炭治郎高情商為何惹哭觀眾? 心理師解析:5件事是關鍵

《鬼滅之刃》打動人的核心,是「無條件接納的愛」。即便禰豆子變了,炭治郎依然拼命守護她,不離不棄。這與現實中許多人所經歷的「有條件的愛」形成鮮明對比,必須乖巧、達成目標、成績優異,才會被愛與肯定。無條件的愛能帶來真正的安全感,讓人敢於真誠面對自己與他人,也更能在困境中保持善意。

 

這份愛,炭治郎透過「五種愛的語言」充分展現:

 

1.肯定的言語——經常稱讚、鼓勵,並真誠表達感謝。

 

2.服務的行動——為妹妹與夥伴奔走,也為陌生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

 

3.真心的禮物——不求昂貴,重在用心與實用,例如將唯一的飯糰送給餓著肚子的善逸。

 

4.精心的時刻——全心全意陪伴所愛之人,不讓妹妹落單。

 

5.身體的接觸——擁抱、摸頭,用肢體語言傳達肯定與關愛。

 

很少有人能像炭治郎一樣同時具備這五種愛的語言,讀者不妨自我檢測:

 

• 你最常使用哪一種愛的語言?

 

•  對方接收得到嗎?

 

•  你所愛的人最常使用哪一種?

 

•  你能理解並回應嗎?

 

若彼此接收不到對方的愛,情感流動就會受阻。因此,觀察對方的需求,並用對方能理解的方式去表達,是維繫關係的重要關鍵。《鬼滅之刃》的魅力,不僅是動作與畫面的震撼,更是它在故事背後,觸及了人類最深層的情感需求,被愛、被接納、被理解。當觀眾在電影院落下的淚水,很可能是在為自己的渴望而哭泣。

 

 

《鬼滅之刃》為何惹哭全台? 心理師解析炭治郎「長子宿命」:溫柔懂事是種詛咒

 

以上內容由專業諮商心理師林萃芬著,時報出版《洞察鬼滅之刃暗藏的心理現象:解析角色人格特質,探索天賦潛能,培養穿越險境的內在勇氣》授權《潮健康》刊登,非經授權,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

 

 

延伸閱讀:

羅培茲遭大谷開轟「心態炸裂」! 心理師示警:平時不練好「心理肌力」,更容易把路走歪

旅行真能「療癒身心」? 研究曝改善認知功能 還能預防癡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