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有影】網紅婦科消融釀腸穿悲劇 鄭丞傑揭3大併發症籲慎選醫師

發布時間:2025/08/11 08:59:32
更新時間:2025/08/11 08:59:32
FaceBookCopyLine
【有影】網紅婦科消融釀腸穿悲劇 鄭丞傑揭3大併發症籲慎選醫師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萱、施建宏/台北報導

好發在女性身上的子宮肌瘤、子宮肌腺症,過去多以開刀治療為主流,隨著醫療技術進步,不少患者選擇婦科消融手術,不僅無須開刀、無傷口、恢復快,還能保留子宮,大大提升生活品質。台北秀傳醫院院長鄭丞傑提醒,消融手術看似簡單卻非零風險,若醫師經驗不足,恐造成嚴重併發症。他曾看過一名網紅,在她院接受經陰道消融手術後,因腸道多處燒穿,不得不開腹重建,使腹部留下長達20公分疤痕,不僅身心受創,演藝工作也因此中斷。

另外一例則是在他院接受腹腔鏡導引消融手術之後,同時發生腸道及膀胱破裂,而必須接受一般外科和泌尿外科的開腹大手術去修補傷口。還有一例是在他院進行海扶刀治療,術後才發現腸穿孔而必須開腹修復。鄭丞傑強調,消融手術的安全性其實相當高,大部分的合併症發生率都小於1%,以海扶刀/海芙刀為例,全球統計腸道損傷的機率只有0.02%, 遠遠低於一般的開腹、腹腔鏡,或達文西機械手臂手術,而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手上發生率更低。

鄭丞傑表示,婦科消融手術是透過高熱能將肌瘤或腺肌病灶燒掉,目前常用的3種方式為海芙刀(仰臥式)/ 海扶刀(俯臥式)、微波刀與射頻刀。以上術式雖然皆為微創甚至無創,但並非毫無風險。海芙刀最常見的3大併發症包括皮膚燙傷、神經熱傷與腸道灼傷。皮膚燙傷多是輕度,像炒菜被油濺到的水泡,但若操作不慎,可能會燒到整層皮膚;神經熱傷則可能導致腳麻、行走困難;而最棘手的是腸子被燒破,常常是術後幾天才會發現。

另外,微波和射頻消融如同一般的微創手術一樣,也有尿路損傷的風險,尤其是膀胱穿孔。不過在經驗豐富的醫師手上,發生率遠低於1%。他強調,消融手術的風險雖然不常見,但一旦發生,處理起來往往比傳統開刀更棘手,因此醫師的經驗與判斷力格外重要。

為了讓病患獲得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療體驗,鄭丞傑在台北秀傳醫院打造「婦科微無創醫學中心」,並親自執刀進行消融手術。身為全台第一位使用海芙刀治療子宮肌瘤的醫師,從2009 年即首先開啟執行海芙刀手術,並且被醫界稱為「台灣海芙醫學之父」的醫師,鄭丞傑至今已完成逾2300例海扶刀/海芙刀手術、300多例微波消融,是目前台灣婦科消融量體最大的執刀醫師。並且在2017年創立了「台灣婦科腫瘤消融醫學會」,極力培訓推廣海芙刀/海扶刀、微波刀、射頻刀在婦科的應用與普及,讓更多婦女朋友接受微創或無創的手術。也在2023年聯合亞太地區的專家學者創立了「亞太婦科腫瘤消融醫學會」,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及人才培育。

鄭丞傑補充,台北秀傳配備最新一代仰臥式海芙刀設備,結合即時顯影超音波,治療更精準,並有效降低腸道與神經熱傷風險。手術全程由麻醉專科醫師一對一照護,杜絕常見的「一對多」或由非專業人員執行麻醉的狀況,「絕不為了節省1萬多元的麻醉費,就犧牲病人的安全與手術品質」。

CNEWS195250809a04

在療效方面,台北秀傳的海芙刀與微波刀成功率分別達97%與99%,患者術後症狀改善率及滿意度更高達95%以上。診療流程則以「病人為中心」為核心精神,從門診諮詢、術前說明、手術安排到術後追蹤,全程由同一團隊負責,並透過LINE通知報告結果,節省病患時間與回診成本;部分療程更提供當日或隔日出院選項,讓患者迅速恢復日常生活,減少對家庭與工作的影響,真正落實一條龍且貼心的照護模式。

鄭丞傑表示,許多女性選擇消融手術,是為了避免傳統手術帶來的疼痛、疤痕與長時間恢復。他曾接觸一位55歲婦女,長年受10公分肌瘤所苦,原本想撐過更年期就沒事,卻連續兩次半夜尿不出來,必須緊急導尿。他院幾乎建議她直接切除子宮,但她難以接受,輾轉至台北秀傳後接受海芙刀治療,肌瘤縮小、壓迫解除,不僅恢復排尿,也能服用原本無法使用的荷爾蒙藥物,改善更年期症狀的不適。知名藝人陳珮騏則是在接受鄭丞傑的海芙刀治療之後兩三天就前往日本旅遊,並且直播大讚海芙刀治療輕鬆舒適又有效,多年以後最近兩人在「醫師好辣」節目相遇,仍然在電視上公開稱讚手術生活品質好多了。

CNEWS195250809a07

CNEWS195250809a02

「子宮不只是生育的器官,對許多女性來說,它是身體的一部分、自我認同的一部分。」鄭丞傑指出,臨床上有些患者即使已過生育年齡,仍不願輕易接受子宮切除,這與身體認同與心理狀態有關。近年研究也顯示,即使保留卵巢,停經後發生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的機率仍比未切除子宮的婦女高。而且即使保留卵巢,切除子宮的婦女更年期平均也提早兩三年到來,因此在安全前提下,保留子宮成為現代婦科治療的重要目標之一。

從醫40多年來,鄭丞傑始終秉持「傷害越小越好」的行醫哲學。他認為,能靠藥物控制就不必進一步處置,能微創就不必開腹,若必須開刀也應盡力保留器官功能,僅在關乎生命安全時才考慮切除。他強調,選擇手術不只看術式先進與否,更要評估醫師經驗與專業度。消融手術雖是新趨勢,但操作技術要求高,若處理不當反而增加風險,建議患者在選擇醫療時,應以安全為優先考量。

照片來源: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施建宏攝、鄭丞傑提供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難活到80歲!吸菸者平均短命10年 「三招」戒菸成功率大增
糖尿病藥物有新用途! 北醫大研究「有望降低失智風險」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