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潮健康
不少女生每個月都被經期不適、疲憊感與情緒波動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與工作表現;除了依賴藥物,透過日常飲食調整,也有助於維持生理機能與經期舒適度。
《FJ豐傑生醫》營養師游子嫻指出,月經期間的營養補充相當重要,依照不同階段身體狀態的變化,從「經前的舒緩準備」、「經期中的營養維持」、「經後的補血回復」三大面向著手,能更全面維持健康狀態。

階段1. 經期前飲食
如果妳在經期前出現嗜睡、情緒低落、腰痠或水腫等情況,可能與「經前症候群」(PMS)有關。此時透過飲食調整,有助維持生理機能:
1. 維生素B6食物
存在於魚類、家禽、馬鈴薯及多數水果(柑橘類除外),亦可藉由保健品補充。
2. 富含鎂元素的食物
綠葉蔬菜、堅果、全穀類如菠菜、杏仁、腰果、南瓜子與芝麻等,都是鎂的良好來源。
3. 高鈣食物
如牛奶、優格、吻仔魚、小魚乾、豆腐及黑芝麻等,也可透過鈣補充劑輔助。
階段2. 經期中飲食
針對經期期間的身體狀態,營養師建議可選擇以下食物,幫助維持正常生理功能:
- 香蕉:富含鉀等礦物質,有助維持正常肌肉功能。
- 深海多脂魚類:提供優質Omega-3,有助日常健康維持。
- 十字花科蔬菜:含多種植化素,為日常抗氧化來源之一。
- 熱牛奶:溫熱飲品有助促進體表溫暖感。
- 黑巧克力(70%以上):富含鎂,適量攝取有助日常營養補充。
- 高鈣食物:協助維持骨骼與肌肉正常運作。
階段3. 經期後飲食
經期結束後,女性進入基礎體溫較低的階段,此時補充營養有助恢復日常活力:
- 富含鐵質:製造血紅素與紅血球的重要成分,存在於肝臟、紅肉等食物中。
- 富含維生素B12:幫助紅血球形成,常見於肉類、魚類、蛋和乳製品。
- 富含葉酸:有助紅血球生成,可從綠葉菜、豆類、堅果與全穀類攝取。
- 富含維生素B6:維護神經系統健康的重要營養素。
- 富含維生素C:有助鐵質吸收,建議搭配含鐵食物食用。
經期常見飲食雷區(3類應避免)
依中醫觀點,生理期間應避免以下食物,以減少不適感:
- 寒涼生冷食物:如冰飲、西瓜等。
- 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物等。
- 酸性食物:部分女性在經期攝取酸性食物後,可能感覺不適。
免責聲明:本文為健康資訊與飲食原則介紹,非作為醫療診斷或替代治療依據。營養與效果因個人體質與生活習慣而異,如有持續困擾,建議諮詢專業醫療機構。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