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二尖瓣脫垂好發這類女性族群 中醫分享7重點改善症狀

發布時間:2025/07/30 16:00:45
更新時間:2025/07/30 16:00:45
FaceBookCopyLine
二尖瓣脫垂好發這類女性族群 中醫分享7重點改善症狀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52歲的A小姐,體格正常,從小患有二尖瓣脫垂,生活規律,每天日行萬步,早睡早起,飲食均衡,不吃炸辣甜食,工作較忙碌容易疲倦,個性容易緊張焦慮,很容易感冒,年輕時沒有症狀,但隨著年齡增長、工作壓力增加,症狀出現偶爾會喘、胸悶、心悸,休息過後睡飽會改善,但是壓力大、感冒或偶發的失眠時,甚至會頭暈,倦怠感加重,定期回診西醫檢查都正常,但仍自我感覺生活品質不佳。



二尖瓣脫垂是常見的良性心臟瓣膜疾病 好發於高挑、消瘦女性


A小姐尋求中醫師診治,透過針灸調節經絡,及搭配中藥的治療後,睡眠改善,胸悶的發作頻率減少且減輕,感冒次數明顯減少也較快恢復,分次一一處理,雖然壓力大仍會發作,但對生活品質有大幅改善。


中醫師徐瑋憶表示,二尖瓣脫垂是一種常見的良性心臟瓣膜疾病,盛行率大約2-3%,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增加。女性發生率比男性高,常見發生高挑、消瘦、胸廓較扁或凹、直背的女性。其原理是心臟收縮時,瓣膜無法關緊,造成左心室的血液逆流回左心房的現象。


大多數人終其一生沒有症狀,不需要治療,或僅有輕微疲勞、胸悶、易喘等。但是如果在身體狀況較差時,一些刺激可能加重症狀,例如:熬夜、壓力過大、過度疲勞、生理期,可能出現明顯心悸、心律不整、胸悶、呼吸不順、喘不過氣、疲倦、頭痛、頭暈、焦慮、失眠、腸胃不適、冒冷汗等。


中醫由體質治療依病因症狀分5類型 搭配穴位按壓調節自律神經


如果以上症狀,第一次發生或症狀加重應先至西醫檢查,同時至中醫院所評估及依照體質治療。徐瑋憶中醫師依照病因及症狀分成以下5種類型:


1.心血虛:失眠多夢、健忘、頭暈、面色蒼白、心悸、心煩。


2.心陽虛:四肢厥冷、大汗出、心悸嚴重。


3.心陰虛:心煩、怔忡、失眠、低熱、盜汗、顴紅、口乾。


4.水氣凌心:心悸、心下堅滿、胸中痞悶、頭暈目眩、嘔吐、短氣。


5.氣滯血瘀:心胸或脇肋刺痛,胸悶。壓力過大、過度疲勞誘發。


有改善睡眠、改善胸口及頭部及末端肢體的循環的效果,同時調節經絡,改善身體壓力環境,調節自律神經。每個穴位每天早晚各按壓3-5分鐘,搭配熱敷或紅外線促進循環,效果更好。


▸膻中穴:利氣,寬胸。治療胸痺,心痛,嘔吐。


▸心俞穴:寧心、安神。治療心痛,心胸煩悶、健忘、短氣、心虛驚惕。


▸內關穴:寧心、安神、和胃。治療胸痛、胸悶、心痛、噁心嘔吐、心悸、虛煩、驚恐、健忘。


▸神門穴:安神寧心,清心熱。治療健忘,怔忡,心煩,失眠。


預防二尖瓣脫垂發作嚴重 中醫師分享日常調整生活作息7 項準則


徐瑋憶中醫師分享調整生活作息可從幾個方向進行,調節情緒尤其是關鍵:


1.減少情緒起伏過大、時間過久:適當紓壓,找出解決方法,放過自己。冥想、運動、聽音樂、大笑寬胸紓壓法。


2.少熬夜:每天宜11-12點前就寢。


3.少喝冰飲:避免心血管快速收縮導致缺血。


4.少喝含咖啡因的刺激性飲料:例如:咖啡、濃茶、可樂等。


5.適量運動:一般性的運動,量力而為。運動可增加體力、心血管彈性、調節自律神經。


6.預防感冒:感冒宜即早治療,阻斷後續病程。


7.拔牙及牙周治療:應避免感染。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UCC如何緩解急診壅塞? 假日急症中心輕症分流助改善
▸健保永續藥師同行! 從給付制度、藥價政策到專業角色


NOW健康:FB │ IG │ Threads │ YT │ 官方LINE │ 醫級邦 │ 健康安妞 Podcast
 ❤溫馨提醒:歡迎轉傳「原始文章連結」分享,未經授權,請勿複製圖文轉貼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