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衛生福利部6月才公布最新113年國人十大死因統計結果,「自殺」在相隔14年之後,重返十大死因之列。空缺已久的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一職,日前由成大醫院一般精神科主任陳柏熹正式接任,陳柏熹今(30)日首度面對媒體,坦言「自殺」防治將是上任重大挑戰,自己來自第一線,知道需求在哪,相信可以把實務經驗帶進既有政策「做得更順」、「接地氣」。
衛福部心健司長一職自去年9月原司長調任健保署之後,即空缺近11個月,今年7月18日才由陳柏熹接下,而出身成大醫院的他,也被視為是「台南幫」成員。
陳柏熹表示,自己在精神專科醫師訓練跟醫院服務,除了成大醫院之外,也支援過雲林、嘉義等地,心健司各項業務,他在第一線都有做過,加上還有學校研究工作,因此跟衛福部十分熟悉,此次被徵詢接下心健司長,長官他們有考量,相信是看重他有經驗,互相交流會更快。
被媒體問及接下職務之前是否有考慮?陳柏熹笑笑的說,考慮一年跟一天好像沒什麼差別,心健司本來就有很多既有政策都規劃滿好,他出身第一線,知道需求在哪裡,可以往前及往後再規劃,把實務經驗帶回來,相信可以做得更順,接地氣。
陳柏熹坦言,自殺重回國人十大死因是項挑戰,大家的關注是好事情,過去避諱談自殺, 不代表沒有自殺問題,而是現在比較有認知,事實上,國際間趨勢是相同的、各國自殺率都在上升的,以兒童青少年為例,在日本、韓國都有類似現象,東亞嚴重度甚至比台灣還高。
陳柏熹指出,不同年齡層的自殺原因,分析起來都不一樣,兒童青少年跟人際關係、對未來茫然有關;高齡年長者則多與久病厭世、孤獨感相關;而卡在中間的三明治世代,一方面要育兒、一方面要照顧長輩,壓力更大,甚至經濟、房價等問題都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心理健康。因此,衛福部會再滾動調整預算,不排除擴大目前推動的「15-45歲青壯世代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但財源還需要評估。
陳柏熹強調,自殺防治的關鍵在於早期偵測,全民對精神健康的認知越好,越早處理,早期介入最好,衛福部正在推動社區心理衛生中心,讓心理健康復健能社區化,今年已成立60家,苗栗是最近揭牌的,今年目標要達到71家社區心理衛生中心,未來要像社區好鄰居,可以即時轉介處理。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