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周刊王
「每天走一萬步」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健康準則,但這個數字的起源其實與商業行銷有關。衛教粉專「生醫不科科:研究×生活」 指出,早在1960年代,日本1家公司為推廣計步器,而提出「日走萬步」口號,但這並未經過嚴謹科學驗證。隨著醫學研究進展,如今《刺胳針》(Lancet Public Health)1篇涵蓋57項研究的大型分析終於給出更精確的答案:對多數成年人而言,每日7千步才是兼具效益與可行性的「神奇數字」。
衛教粉專「生醫不科科:研究×生活」今(24日)發文指出,這項系統性回顧發現,相較於每日僅走2千步的族群,達到7千步者能顯著降低多項健康風險。例如全因死亡率降低47%、心血管疾病發病率降低25%、心血管疾病死亡率降低47%、失智症風險降低38%、憂鬱症狀風險降低22%、跌倒風險降低28%、第二型糖尿病風險降低14%、癌症死亡率降低37%。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一萬步對許多人來說依然是一個可行的目標,且疾病風險會隨著步數增加而持續下降,但對於大多數健康結果而言,超過7千步後的額外益處會開始趨於平緩,因此粉專表示,7千步可能是CP值最高且更容易達成的日常目標。
這項研究為忙碌的現代人提供更務實的運動目標。與其因難以達成萬步而放棄,不如以7千步為基礎,搭配爬樓梯、短程步行通勤等生活化方式累積步數。專家也補充,步數並非唯一指標,行走強度與持續性同樣關鍵。若想進一步優化健康效益,可嘗試在7千步中穿插快走段落,或結合肌力訓練形成完整運動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