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引新聞
(記者張芸瑄/綜合報導)許多人吃飯時總喜歡搭配熱湯,但這項看似平常的習慣,其實可能埋藏健康風險。腸胃科醫師鄭泓志指出,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早在2016年就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物」,代表具有可能致癌性。另有2019年的研究顯示,經常攝取高溫熱茶或熱湯的人,其罹患食道癌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近九成。
鄭泓志近日在臉書分享,一名伯伯因吞嚥異常、胸口悶痛前來就診,先前已多次於耳鼻喉科求診但無改善。經過胃鏡檢查後,醫師發現其下段食道出現細胞異常變化,追問病史才得知,患者長期有吃飯配熱湯的習慣。
他表示,許多長輩認為「湯要趁熱喝才香」,但高溫液體反覆接觸食道,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與慢性發炎。由於食道缺乏像胃那樣厚實的黏膜屏障,一旦長期遭受熱刺激,不僅可能導致吞嚥困難、胸痛,還會加劇胃酸逆流的破壞性,使得修復變得更加困難,進一步提升癌變風險。
示意圖/許多長輩認為「湯要趁熱喝才香」,但高溫液體反覆接觸食道,容易造成黏膜損傷與慢性發炎。(擷取自 freepik)
回顧相關研究資料,鄭泓志再度提及,2016年IARC就已將超過65°C的熱飲認定為2A類致癌物。而2019年針對伊朗Golestan地區居民進行的大型研究也指出,每天飲用高溫飲品者,食道癌發生率比偏好較涼飲品者高出90%。
那麼該如何判斷喝的熱湯是否過燙?鄭醫師提出三個簡單原則:
- 第一口感覺燙就先放涼
若入口即感燙痛或舌頭刺麻,代表溫度已超出安全範圍,應暫緩飲用,避免讓熱液傷害食道黏膜。 - 先以舌尖試溫,再輕攪幫助降溫
舌尖對溫度最敏感,可用來測試熱飲溫度;此外,適度攪拌有助於散熱,讓整體溫度更均勻,也減少燙傷風險。 - 小口啜飲勝過大口吞嚥
一次大量吞下高溫熱湯,會讓熱液直接衝擊食道深層,增加黏膜損傷機率。建議採小口慢飲方式,並在每口之間稍作間隔,讓食道有時間適應。
鄭泓志提醒,熱湯雖暖身,但若長期攝取過燙飲品,對食道造成的慢性傷害不可忽視,「不燙口,才是對食道最友善的溫度」。透過簡單飲食習慣的調整,就能有效降低食道癌的潛在風險。
更多引新聞報導
景觀浴室「男女激情實況」全被看光!喜瑞飯店玻璃改造掀論戰
川普談妥日美新協議!日本投資5500億美元換「關稅降至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