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抗藥性「超級細菌」將成全球經濟殺手? 研究示警:2050年超恐奪數百萬命「重創全球GDP」

發布時間:2025/07/21 09:55:49
更新時間:2025/07/21 09:55:49
FaceBookCopyLine
抗藥性「超級細菌」將成全球經濟殺手? 研究示警:2050年超恐奪數百萬命「重創全球GDP」

圖、文/周刊王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指出,最新研究預測,若無法有效控制抗生素抗藥性問題,未來將對全球帶來災難性的經濟與健康後果。這項由英國政府出資、智庫全球發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主導的研究指出,到2050年,超級細菌每年恐導致全球GDP損失達1.7兆美元,並造成更多數百萬人死亡。

根據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IHME)的資料顯示,現況如未改善,到2050年,每年死於抗藥性細菌感染的人數將比現在增加60%,其中美國估計每年將有134萬人死亡,英國則有18.4萬人。感染導致重症與長期住院的案例,也將大幅攀升。

此研究預測,未來全球治療抗藥性所產生的醫療成本,每年將增加1760億美元。美國醫療費用將從現行的155億美元飆升至570億美元,英國則從9億美元攀升至37億美元。抗藥性細菌蔓延還將影響勞動力,預計至2050年,英國勞動力將減少0.8%,歐盟0.6%,美國則為0.4%。

研究顯示,美國、英國與歐盟經濟體將是受害最深的地區。美國方面,未來每年因抗藥性導致的GDP損失恐高達2957億美元;中國損失金額更驚人,預估達7220億美元;歐盟每年將損失1870億美元,日本及英國則分別為657億美元與586億美元。研究同時指出,超級細菌將造成住院人數增加、住院時間延長,醫療成本大幅提高,治療抗藥性感染的花費幾乎是現有有效抗生素治療的兩倍。

全球發展中心研究員,同時也是該研究主要作者麥當諾(Anthony McDonnell)表示,研究原本預期抗藥性將隨著歷史趨勢逐步攀升,但隨著美國、英國及歐洲等多國陸續削減海外援助,情勢恐惡化。美國近期大幅刪減80%官方發展援助預算,英國則把援助佔國民總收入比從0.5%降至0.3%,法國、德國等國同樣縮減支出。麥當諾直言,這些行為不僅無助改善,甚至讓最悲觀情境成為現實。

英國政府日前更宣布削減專門支援中低收入國家對抗抗藥性問題的佛萊明基金(Fleming fund)預算,此舉成為援助全面縮減的一環。川普(Trump)政府已確認砍除90億美元對外援助,歐洲其他國家也陸續跟進。

研究指出,若各國政府能投入更多資源,包括提升新抗生素取得率與改善感染治療品質,未來美國每年將可因此挽回高達1562億美元經濟損失,英國亦可增加120億美元(約93億英鎊)GDP。

IHME健康指標教授納加維(Mohsen Naghavi)警告,抗藥性威脅日益升高,若各界遲未行動,現行藥物終將失效,屆時連最簡單的感染也可能致命。他指出,這涉及美國、歐洲及英國政府政策調整,包括研發新藥,以及提升公眾對「抗生素無效於病毒」的正確認知。

英國政府發言人則回應表示,已在十年健康計畫中將抗微生物抗藥性列為重大威脅,並持續投入資源防堵蔓延,包含疫苗研發等措施。目前英國已成功降低肉品抗生素使用量,並首創訂閱模式鼓勵新療法開發,同時積極與國際合作,推動全球共同防堵抗藥性擴散。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