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照-Logo
Search

世界銀行警告「衝突地區貧困惡化」會傳染 逾十億人陷飢餓危機

發布時間:2025/07/03 10:48:32
更新時間:2025/07/03 10:48:32
FaceBookCopyLine
世界銀行警告「衝突地區貧困惡化」會傳染 逾十億人陷飢餓危機

圖、文/周刊王

世界銀行於近日發布自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首次針對衝突地區的評估報告,指出戰亂與政治不穩正使全球極端貧困現象加劇,導致超過十億人面臨飢餓威脅。該行呼籲西方各國加強對飽受衝突蹂躪國家的支持與投資,以重建基礎機構並穩定經濟。


根據《衛報》的報導,報告指出,目前全球有39個發展中經濟體被歸類為「脆弱及受衝突影響地區」,多數位於非洲。這些國家因內戰與政局動盪,無法推動經濟成長,導致貧困人口快速增加,遠高於全球其他地區的增幅。

報告指出,這些國家的經濟困境導致民眾收入減少,自2020年以來,人均國民所得年均下降1.8%;相較之下,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平均成長2.9%。目前在這些衝突或不穩定經濟體中,有超過4.21億人每日生活費不足3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至4.35億人,占全球極端貧窮人口的近六成。

世界銀行指出,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許多發展中國家為應對債務壓力,不得不削減社會福利與教育支出,導致貧富差距惡化。根據統計,2000年至2004年間,全球衝突造成的死亡人數平均每年約5萬人,2014年攀升至超過15萬人,疫情之後更持續升高,2022年達到30萬人。

儘管全球聚焦俄烏戰爭與中東衝突,世界銀行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因德米特吉爾(Indermit Gill)強調,超過70%受衝突影響者來自非洲,「這些長期未解決的衝突,如不及時處理,將演變為一種慢性病,且影響具傳染性。」

目前39個受影響國家中,有21國仍處於衝突之中,且其中半數已陷入不穩狀態超過15年。報告指出,這些國家的平均年人均所得僅1,500美元,自2010年以來幾乎沒有成長,與其他發展中經濟體平均6,900美元的人均GDP形成鮮明對比。

報告亦警告,貧困與失業助長了地區武裝勢力的擴張。截至2022年,這些地區勞動年齡人口達2.7億,但就業人數不到一半,促使年輕人選擇加入地方民兵組織作為生計方式。

儘管包括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基金會等慈善組織持續提供援助,但報告指出,英美等主要捐助國近年來相繼削減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資金,使原已陷入困境的經濟體更難以償還貸款利息。

世界銀行副首席經濟學家M. Ayhan Kose表示,國際社會必須正視這些國家的困境,「要在這些地區迅速啟動經濟成長並非易事,但並非不可能。透過有針對性的政策和堅定的國際支持,決策者可以預防衝突、強化治理、加速經濟發展並創造就業機會。」報告最後強調,全球發展目標已愈發遙不可及,唯有全球協力,方能避免這場貧窮與飢餓危機擴散至更廣泛地區。

延伸閱讀